资助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资助工作>>正文
2024-2025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汪雨涵
2025-11-03 17:43     (浏览量:)

一、个人简介

汪雨涵,女,汉族,2005年3月15日生,共青团员,现就读于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2025学年学分加权平均分92.06,学业成绩与综合测评均位列年级第一(1/53)。大学期间获得2023-2024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24-2025学年校级特等奖学金、2023-2024学年校级二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国家二等奖;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与省级一等奖;第 18 届 “高教杯”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家三等奖;第 16 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家优秀奖与省级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省级优秀结题;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湖北省三等奖;2024-2025 学年“优秀共青团员”和“三好学生”。

人生格言:如果没有天赋,那就一直重复。

二、事迹正文

勤学善思、笃行不怠

自23年入校以来,始终秉持“勤奋、自律、进取”的学习态度,将光电领域的探索作为核心目标,追求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课堂上,我紧跟老师思路,记录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每一个知识点都力求掌握;我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有幸加入院里的竞赛实验中心,这里成了我探索电子实践的“主战场”。实验室里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互助氛围深深感染着我,我主动向学长学姐请教电路调试技巧,向老师求教实验设计思路,从基础的元器件识别、焊接操作,到复杂的系统搭建、程序编写,一步步攻克实践难关。在实验室的这段时光,我不仅掌握了课本之外的实用技能,还参与了多项光电相关的学科竞赛,每一次竞赛都让我对“理论联系实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的专业知识储备更加扎实。

勇于挑战、锐意进取

在实验室的积累,让我有勇气挑战各类学科竞赛。备赛过程虽充满艰辛,却也让我快速成长。印象最深的是备战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时,为了优化系统算法、确保程序稳定运行,我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度过了无数个夜晚——从反复查阅资料调整技术方案,到一次次调试代码排查漏洞,再到比赛现场进行压力测试,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最终,我们凭借扎实的技术储备与团队协作,斩获全国二等奖。此外,在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高教杯”成图技术大赛等赛事中,我也全力以赴,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抗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实验室的实践,加入学生会也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作为共青团湖北工程学院委员会科技创新部干事,我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学生会期间,我参与组织“挑战杯”校赛的相关工作。从赛前准备的联系参赛团队、讲解比赛规则,到后来收集参赛作品、协调评审流程,再到最后组织线下答辩和结果公示,全力确保整个比赛的正常进行。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团队协作与配合,我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也有所提升。而在学生会工作的一年里,我更清楚地了解同学们的需求,让我在服务中成长,在奉献里进步。

铸魂强思,坚守初心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始终将提升思想觉悟、向党组织靠拢放在心里。我知道思想进步不能只停在理论上,更要落到行动里。生活中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孝感马拉松”赛事里,我帮着引导选手、分发物资;在“迎新志愿活动”中引导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协助整理材料等志愿活动经历让我明白,青年要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有心里装着责任,才能真正践行青春担当。如今,我以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怀揣对党的忠诚,朝着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目标稳步前行,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思想上的坚定成为行动上的指引。

不忘初心、未来可期

虽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这只是成长道路上的阶段性成果,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多项学科竞赛奖项,既是对我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发展的激励。我明白,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才是永恒的主题。

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我将继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业上深耕专业领域,争取在科研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在思想上持续提升政治素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实践中继续参与志愿服务与学科竞赛,锻炼综合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此次申请国家奖学金为新的起点,带着这份认可与鼓励,脚踏实地、勇敢前行,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在未来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光电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闭窗口